Andy Warhol
![](https://d2r4esoini6f0l.cloudfront.net/images/content/pictures/15795/content_andy-warhol-marilyn.jpg)
人們說他是一個大膽又不失序的前衛藝術家、引領了後現代主義的開端,他是我們熟知的普普藝術教父——安迪・沃荷(Andy Warhol)。
雖然也有藝術家批判他的商業與功利主義,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確為藝術開創了全新的局面,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深受著安迪・沃荷的影響。
在瑪麗蓮夢露逝世時,安迪・沃荷為她創作了一幅象徵夢露由年輕至衰老的圖像,他說:「一個人不化妝的時候,看起來最讓人想親吻;瑪麗蓮的雙唇不屬於令人想親吻的唇,卻非常適合拍照。」
普普精神:「藝術只存在於小眾?我就是要大量複製」
安迪・沃荷曾說:「如果你想了解我,不要往深處想,我就在最表面的地方,背後沒有東西了。」安迪・沃荷不介意人家說他的作品膚淺,他也說普普藝術沒有什麼好分析的,因為它就是我們看到的那樣:「很討喜、有點小聰明、性感。」這是一種在精神上認可所有老百姓都可以參與藝術、共襄盛舉的大眾文化。也有人說它用最大膽的行動肯定「沒有靈光」的藝術,亦直接由生活出發,把生活事物帶進藝術。他曾經針對自己的創作理念表達:「我真希望自己能發明像牛仔褲這樣的東西。某種令人牢記懷念的東西。某種大量生產的東西。」
「在未來,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」
傳遞大眾藝術價值的安迪・沃荷也預言了資訊氾濫的未來,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洪流中探出頭來。這是一個沒有主角,每個人都會出名的時代,安迪・沃荷比所有人早一步看見了大眾媒體的趨勢。
![](https://media-cache-ak0.pinimg.com/736x/a7/58/bf/a758bf6122f4fb8d836680a010220fd3.jpg)
「如果不是每個人都是美的,那就沒有人是美的。」
在《安迪・沃荷的普普人生》裡他認為沒有哪個人是不美的,他反倒覺得「每個人一生總有某個時刻是美的」。「美其實跟一個人完成美的方式有關」當你看見「美」,與之相關的還有場景,他們穿的衣物,他們站的位置,以及他們所使用的任何東西。 雖然他與上流階層交往密切,同時卻也與社會底層的人來往。他很重視人的平等,正如他推廣的普普藝術,所有人都有享受藝術的權利。
留言
張貼留言